top of page
Grafitti Man with Sunglasses

創世記一至十一章

創意無限

倘若上一代是下一代學習做人處世的榜樣,那麼上一代就需要反省:有甚麼功課我們是做得不好,以致有可能影響下一代的,我們要主動提出來,希望壞榜樣的傷害可以減到最低,好給他們上路時扶一把。
甚麼是我們這一代人做得不好,而下一代又非要擁有它才能活得精彩耀眼的?我說其中一項是創意。不錯,不管你歸究何種原因,我們這一代就是不大有創意。我嘗試作下面幾方面的解說,作為一種反省也好,作為補過也好,就是希望下一代可以發揮創意這種天賦人權,好能活得精彩耀眼。

創意無限: Service

大 綱
I.釋題2
II.經文2
創世記一至十一章
III.釋經與現代意義2
A.這一代未付款的賬單2
1.沒創意的一代
2.下一代較闊的空間
3.創意成了上位的方法
B.創意是一種天賦人權(創一至十一章)6
1.上帝的創造
2.人受命創造
C.突破籠牢,掌握命運12
1.尋找金羊毛
2.另闢新徑
3.身被困.心飛揚
D.把創意培養成習慣的七招21
IV.結論30
V.喻道材料30
使用建議30

創意無限: Welcome

I. 釋題
倘若上一代是下一代學習做人處世的榜樣,那麼上一代就需要反省:有甚麼功課我們是做得不好,以致有可能影響下一代的,我們要主動提出來,希望壞榜樣的傷害可以減到最低,好給他們上路時扶一把。
甚麼是我們這一代人做得不好,而下一代又非要擁有它才能活得精彩耀眼的?我說其中一項是創意。不錯,不管你歸究何種原因,我們這一代就是不大有創意。我嘗試作下面幾方面的解說,作為一種反省也好,作為補過也好,就是希望下一代可以發揮創意這種天賦人權,好能活得精彩耀眼。
下文將論述以下幾個要點:
A.這一代未付款的賬單
B.創意是一種天賦人權
C.突破籠牢,掌握命運
D.把創意培養成習慣的七招
II. 經文
創世記一至十一章(從略,請參看聖經)

創意無限: Welcome

III.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這一代未付款的賬單
任何未付款的賬單都會有一定的後果,有些嚴重,有些輕微。我們這一代人在創意這功課上學得不好,下一代以為創意可有可無,他們難免一生仰人鼻息,跟著大隊,做士卒,或做炮灰。這樣算不算後果嚴重,我留給你作定奪。對創意作個全盤反省,然後提出修煉創意之道,我認為是既可行又後果甜美的;這樣的工夫算不算值得做,我也留給你作定奪。
韓國男人好男人,他不僅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家能否快樂又有尊嚴地在親友中活下去的決定性因素。意思是說,假如他有一份正當的工作、不錯的薪金,一家人就可以昂著頭快樂地活下去;反之,他若給公司裁員裁掉了,沒錢拿回家,家庭不僅陷於在陳之厄,全家也會因為家主失業而蒙羞,這解釋了為甚麼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南韓有那麼多宗家主殺掉全家然後自殺的事例。
韓國男人好男人,意思是說他們做男人做得好辛苦,壓力好大,因此人人都把經濟成就看成做人唯一的目標。這是韓國男人的特徵嗎?不,我們不如說,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做人處世的特徵:把經濟成就看得比天大。有錢,就說盡了一切要說的話,人生沒有一句話不可以由金錢代說;金錢說完了,就再無別一句話可以說,或需要說。因此我們可以沒有創意,只需要有錢。困擾二十世紀末東西方的翻版事件(電子、印刷)就是一個最具體的說明。
1. 沒創意的一代
為甚麼「創意無謂,賺錢實際」?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市場單一化,你要有分於這個單一市場,你就要守市場規矩。因此,輕視知識產權之行為在新世紀愈來愈難有空間繼續下去,因為保護知識產權的法例與嚴厲的執行,是事在必行的。下一世紀要說是「沒有創意,沒有錢賺」,也不會太難想像。
金錢本來可以激發創意,只是我們的次序搞錯了,你不能為了想發財來迫自己有創意,因為我們這一代的創意正是這樣給窒息掉的。只有當你放下名與利的目標(或任何固定的目標),不規範,不限制,任自己的想像力馳騁,任自己的聯想飛騰,我們才能另闢新徑,想同輩之所未想的。
我們這一代人是怎樣給金錢窒息創意?金錢與創意是不是對立的?它們本體上是不是對立,這裏不作細究;僅從我們這一代的表現,二者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似乎倒是真實的。
我們這一代怎樣說明是沒有創意?不錯,我們這一代人最突出的成就,就是賺錢;我們社會不斷頌揚錢賺得最多的人,甚麼時候會報道創意盈盈的人與事?也許,我們根本沒有創意盈盈的人與事!
一切能代表創意的成果,我們這一代都是貧乏的、交白卷的。
文學是創意的成果,請問我們這一代可有寫過能觸動人類心靈的作品嗎?說說詩詞吧,我們中華民族自稱為詩的民族,以前詩集是不斷出版的,今天最近一本詩集是哪個年代出版的?以前的報章每星期有「詩之頁」,你今天在報紙上除了裸女照、召妓指南和名人臭事外,最後一首詩是甚麼時候看過的?
不說文學,就說說電影與舞台劇吧,我們這一代人寫過甚麼劇本是會傳頌下去的?數不出來吧!
不如說些更具體的吧。就說時裝,這是極其巨大利潤的生意。我們這一代的時裝設計師可有認真地做過功課嗎?《時代雜誌》時裝專欄的作者實在光火,不止一次地點名斥責,說:「他們整天除了吸毒吸得頭昏腦漲(stoned)外,可有把模特兒當過人來看待?」是不是正因為創意凋零,又要嘩眾取寵,因此盡賣弄模特兒的裸露。有一個在香港和台灣頗有跟隨者的設計師真的想到窮盡處,就把雙襟外衣倒轉穿,香港報紙時裝專欄的記者竟然讚不絕口!代表著巨大利潤的行業(時裝、電影、音樂),我們鮮有甚麼作品可以給收入博物館,或足以流傳下去;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不管是詩詞、小說或劇本,就更是交白卷,說我們這一代創意貧乏,還需更大的證明嗎?
這一代人缺乏創意,卻在賺錢上成就非凡,其實是有理可尋的。正因有理可尋,我們才有應付之方,這是我們能寄望下一代的原因。
(1)逃命焦慮。這一代和上一代都是經歷戰爭、逃亡與遷徙的煎熬,而逃命是需要金錢的,因此金錢成了掙扎求存的價值單位。我們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的屠殺,五十年代的改朝換代,以及九十年代的回歸,每一趟都是連根拔起的遷移,沒有錢怎麼行?
(2)太強的市場智慧。市場智慧是講究能不能銷,有沒有效,都是指短期的,不是長遠的,也可以稱這種講究即時的及短期見功的精神為功能主義。當社會只講究功能主義,人就沒有多大空間發展具長遠的或本質上是好的本領來。今天你在街上問一個小學生:「有錢好還是有創意好?」他很可能會立刻告訴你:「二者若只能擇其一,他會覺得有錢好。」這點叫人感到悲涼。
(3)單元的流行文化。二十世紀末充塞在華人社團中的流行文化是極度單元,缺乏選擇的。不僅如此,假如你肯細察,就會發現這些流行文化的特徵是以抄襲為主(六、七十年代是抄襲英美式的,八、九十年代是東洋的),沒有創意。最叫人喪氣的是,人對押韻、同音異義這門玩意兒非常著迷。一首歌你若發現它的主韻,就完蛋了,因為下面的句子可以是你完全能猜想得到的(就算你是第一次聽!)。那是沒意義的句子,只要最後一個詞語與上一句押韻就可拼湊上去。這是香港歌詞界、廣告界和記者最愛的把戲,叫人奇怪的是:為甚麼他們會以為人人都愛這把戲?這是嚴重缺乏創意的表現。有創意的人誰會看得起同音異義這種下三濫的玩意?
2. 下一代較闊的空間
我們這一代最大的成就是經濟,最大的失敗是缺乏創意,但有跡象顯示下一代會有明顯的改善空間。
(1)較富裕的物質條件。這一代人不少是以「自置物業」為人生最大的目標。台灣沒自己房子住的人自稱為「無殼蝸牛」,香港人為了買第一層樓,絕對可用節衣縮食、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幾經辛苦,今天台灣人及香港人能在原居地自置物業的人口大幅大升。這物業至終會遺留給下一代去承繼,亦即是說,他們一開始走人生路,就已經是從上一代辛苦一生然後才能賺回來的那一步作起步點;說他們有較富裕的物質條件是完全可想像的吧。
(2)沒有戰爭威脅。上一代和這一代的世界是以政治意識形態來劃分敵我疆界:你是共產主義,我是資本主義;你不符合我的原則,我就出兵打你。因此由冷戰到熱戰,我們打了幾十年,也顛沛流離了幾十年。進入九十年代,我們的政客終於想通了,也厭倦了戰爭,大家以做生意來定勝負,我們的世界以貿易伙伴來定堡壘,歐盟、美加墨、拉丁美洲和亞太盤地,沒有人還醉心玩兵捉賊的遊戲。
文化發展史告訴我們,一個地方必須先有經濟力量強大起來(參上),然後有一段長時間的和平,那地的文化才會壯大,文化花果才會茂盛,這定律放諸中國或世界史皆然。二十一世紀就豐富地具備了這些條件,說下一代會有更豐盛的創意又豈無根據?
(3)更好的教育機會。不錯,今天人若可以選擇,仍會選外國留學這一條路,但本地大學的質素在急劇改善中。政府投入更大資源在大學教育,不單止在改善原有大學的質素,也在加快建立新的大學;因為政府知道,要提高地方的競爭力,提高人民的教育程度是不二之門。六十年代成長的人,當時連參加小學會考也不是每一個六年級學生的權利,反正中學學位不夠,能讀中學成了一家歡欣的事。今天不單止讀大學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唯一的煩惱是能否進入自己首選的大學,和選讀自己喜愛的那一系。教育程度的提高真是不可小覷。
不僅大學的門敞開,學生接受的教育水平,也隨著電腦的發達而一日千里。起碼說來,昔日由一個老師的喜惡與優劣定奪了學生在某一科的成敗,這情形不再可能了。因為電腦世界是極度多元的,它帶來的選擇與衝擊會非常有效地提升人的創意水平,連帶他創意的成果也可在電腦世界內得到肯定,這些都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想像的。
3. 創意成了上位的方法
下一世紀無論在哪裏,人口都會好多好多;要能上位,要能突出,會比任何時代都困難。報章電視式的賣弄花巧會愈來愈無效,相反地,具創意的頭腦會十分吃香,因為沒創意的人與事,我們已經忍受得夠久了。
a.工作
跟一個沒創意的老板?你除了不斷重複昨日的工序外,還可以怎樣?一般工作重複又重複,早就被視為非人的工作,因此都給自動化機器代替了。因為重複又重複的工作,正是可用機械人來做的工作;機械人沒感情又不需放工放假,為甚麼要用人來做?隨著微科技的突破,機械人在想不到的短時間就可取代人的地位,假如我們繼續沒創意的話。
就算不是生產線式的工作,你的老板若是沒有創意,你怎能有花樣變化?正如上言,假如沒創意的生意或工作愈來愈難立足,具創意的頭腦就成了可居的奇貨。由一個具創意的老板帶領,公司不單止充滿朝氣和具鮮明的目標,在其帶領下的員工也特別有滿足感。
反之,沒工作滿足感,卻只有高薪俸,人是難有價值感的。按美國一著名研究指出,做沒創意的工作者轉工亦會較另一些人快。另一些人者,是指如教師、記者、傳道人等,他們屬低薪俸、高滿足感和低轉工率的人。
2.做人
有想像愛上一個沒創意之人那種煩惱和無味嗎?每天下班相約拍拖,不外是行街、吃飯、看戲,絕無新意。每年2月14日,就必定例行一打蠢玫瑰,你拿在手裏也會有老餅(老套)的感覺。結婚就必然玩那個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玩新郎遊戲,說的每一句對答,都只像和尚喃嘸,低智又乏味得叫妳只想尖叫。結婚後才真要叫救命,每天循一定的時間上班、下班、回家、弄飯、吃飯,然後清潔、看電視;跟著就上床,明天又下床。
有些人捱不過五年,就想下堂而去。下堂可有甚麼創意?下堂跟創意的關係,豈不像美人魚跟腳踏車的關係?還有甚麼關係?多少人離婚,為的不是好一頭又栽在另一個同樣的死胡同去?
試想想,夫妻二人若其中一個是有一點創意的,情況豈不會有很大的不同?你想吸引異性注意?不如反問自己,前面有兩個人,一個毫無新意,一個創意非凡,你會被哪一個吸引著?你就做那個會吸引人的,不就成了嘛?

創意無限: Welcome

B. 創意是一種天賦人權
(創一至十一章)
人的創意是本乎上帝的創造。上帝創造萬物,惟獨人,祂是把自己的生氣吹於其內,使之成為有靈的活人(創二7)。人不僅因此有生命有靈,人也具有自由和創意。人不是被造成一個只知聽命的人,他是一個具創意的人,分享著上帝創造的能力,雖然不是從無造有的能力。
1. 上帝的創造
上帝從無造有的創造是絕對只限於祂才有的能力,人不能擁有或模仿。但創造不僅限於從無造有;從死亡帶來生命,從混亂引出秩序,從絕望帶來希望,都是創造的一種。一個雕刻師從一塊混沌的大石鑿出雕像,如米蓋安哲羅的大衛雕像,我們怎樣形容他的行為呢?我們說他「創作」了這個觸動人心的傑作,是不是呢?
不錯,有些創作的感動力能名垂千古,有的創作的感動力只會維持半小時(像大型煙花匯演),有甚麼問題呢?我們不都是因創造力而受感動,因創造的過程和結果而得滿足嗎?上帝也如此,因此造完世界萬物,祂看著便心裏高興,連說:「好」、「甚好」(創一25、31)。你看,上帝不僅與我們同分創造之力,也與我們同享創造之樂。
創造之先,大地一片空虛「混沌」(創一2),「混沌」原文是指混亂,意思就是雜亂的、沒有秩序的、沒有條理的。上帝用言語來發命令,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一3);說:大地要長出青草,青草就這樣長起來了(創一11)。然後在混亂中,上帝說地上要有走獸,海裏要有魚,空中要有飛鳥,事就這樣成就了。結果生命代替靜寂,秩序取代混亂,一切都是這樣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一切準備就緒,上帝就造人,但祂不是用命令來叫人從無有中走出來,祂用盡了一切的愛,來把人從泥土出來,又把氣吹進人裏面。看著人也被造起來,就算完成一切祂要做的,心裏愜意極了,就說:「甚好,甚好」(創一31),算是上帝為萬物附上的「優質保證」了。
2. 人受命創造
我們真能說,後來會犯罪的人是上帝有「優質保證」的創造嗎?當然是。有甚麼說明?有兩點說明:
(1)上帝造的人,是可以有創意的能力。
(2)我們的確享有可以去創造的自由。
你不信這是一種具「優質保證」的創造?那麼請你做出(或指出何人曾做出)具能力與自由去創造的機械人(或任何東西)出來。
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必須在這裏處理:我們長久忽略了,人是受命去創造的,他若履行這個命令,就自覺具價值,也能享受人之所以是人的尊嚴與價值。然而,他缺乏自我意識,一直分不出「我」與「我們」有甚麼不同。這是二十世紀末社會一個嚴重的疾病:人在群眾中失去自我,或從來未曾擁有過自我(selfhood)。
a.創世記傑出的神學成就
綜觀整本聖經,上帝創造及人受命創造之意貫穿全本聖經。上帝創造的精意記於舊約,主要見於創世記前十一章;人之受命創造的要旨則見於新約。
過去我們太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只以「真不真」的角度來審視創世記,以為此關不通,百事莫論。結果我們被困在兩極的死局:不信聖經是神啟示者,認為聖經不過是一本神話,不足重視;信聖經是神啟示者,則把聖經等同一部科學文獻,有基督徒科學家不惜違背其專業守則,硬把聖經語句解釋成科學定律,徒使基督教蒙受有識之士的輕視。
這種強解與誤解最大的罪惡不僅是「以私意謬解神的道」,更是把聖經作者幾經努力才能達至的神學睿智與突破,全然抹殺了,你說可惜不可惜?
舊約大師布格曼在《創世記》這解經書中有最精簡的說明(Walter Brueggemann, Genesis, 1982; pp.11 ff.)。他開宗明義地指出,創世記前十一章的要旨不是關乎個人的,而是關乎全宇宙的。就算當中有提起某人,那個某人也只是一類人的代表,或說是整個受造界的代表,一種以部分來代表全部的寫法。他說在前十一章聖經中,唯一的分野就是在「人」與「非人」。這兩大類受造物被記在聖經上,是有三個特性:(1)他們是一體的,都是受造物,同站在創造者面前(創九9-10);(2)但人是比其他受造物高,其他受造物是要伏在人的管理與愛護下(一25-30,二15),人的命名與管理是一種秩序的創造,因此管理是一種創造;(3)讓上帝好的創造繼續發揮好的性能,聖經有時是非常以人為中心的,把萬物置於人之下。
明顯地,上帝的創造是被讚美頌揚的(參創一31;詩十九1-6,八十九11-18);但創世記作者更緊迫的問題是要處理「創造者與受造界」這個問題。
像任何一個活宗教,以色列的智者從古代近東大家共有的文化傳統來吸取基本資料;但他們不是僅借過來用,乃是嚴謹地按著他們的耶和華信仰,給予批判、重整,再注入合乎耶和華信仰的資料,來表達他們安心立命之道。這個行動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傑出的神學成就,他們要回答人生最基礎性、也是最具決定性的問題:這個人賴以存活的大地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與它有甚麼關係?舉頭三呎有神明?祂是誰?祂與我和我的民族又有甚麼關係?
創世記及其中所發展的創造論就是要回答這些問題,而其精彩絕倫的地方正在這裏。從一方面說,他們要拒絕當時一種流行的「神話觀」,以為萬事萬物無不是神靈作祟的結果。人的生老病死,或五榖或牲畜,甚至人生際遇,或豐或貧,或順或逆,全由不同的神祇在管理,人的努力是改變不了甚麼的。這種人生觀與世界觀流行於巴比倫和埃及,而大盛於希臘的奧林匹克神學。創世記的作者大聲一呼,把神話的迷夢喝破,高聲宣布:「起初,神創造天地。」(創一1)跟著我們聽到的,就是神把大地及其上所有的交給人去看守管理(創一28)。因此,在人與神之間,並沒有牛神、蒼蠅神、生殖神或死亡神,不,只有耶和華與他們。他們的順逆豐貧,不在神祇的祝福或咒詛,全在乎一點:他們有沒有守耶和華的約。他們若守耶和華的約,以色列人真的可以說:大地在我腳下,列邦不敢欺凌我們。反之,他們連應許地也不保,要在萬國中拋來拋去(申二十八25),就是落在這樣悲慘境況中吧。要回轉,既非乞求列強的憐憫,也不能求神問卜。只需回轉歸神,神必重立他們,甚至使他們能成為萬國的祝福上帝呼召以色列為祂民的目的(創二十六4)。一刀便把纏繞人類幾千年的神話思緒割斷了,豈不是傑出的神學成就?
創世記不僅抗拒把宇宙人生神話化來解釋,另一方面亦抗拒另一極端,那就是用「科學」方法來理解這個世界,視世界本身自具價值,一切意義都不須指涉到超越的層面。創世記的作者說,不,因為「起初,神……」。這是世界的起頭,在這起頭之前,只有神,之外就沒有之外,因為祂就是萬物的起頭。故此世界的終極不是自己,而是神。
正因為神之外是絕對的無,因此世界就不是從任何「原質」做出來,像古代史詩所描述的;而是「無」,上帝是從無有而造出萬有。萬有的存在與奧祕,就只在乎神;不在乎世界本身,而在乎肯定萬有,又稱萬有為「好」、「甚好」的創造者。故此創世記的作者申明:(1)世界的終極意義不在自己本身,而是在創造主創造世界的心意與目的(參創六5-7,八21);(2)創造主對受造界是完全的肯定,受托管理這個世界的人也要如此看待和管理這個受造界(參一31)。
簡言之,創世記記述上帝創造的經文是非常精巧的,一方面它是反神話化的(把世界的意義與出路全託付在人無法控制的神祇身上),另一方面也是反純科學的(視世界本身自具終極意義)。它是看人與神的關係,及人與大地的關係,全繫乎一事:人能否持守與上帝締結的約,就如布格曼說,「全在乎人神間能否具決定性地相處相事」(Brueggemann,上引書,頁13)。人能否有意義地談論神,談論世界,也在乎他們是否在約中是具決定性地相處相事(K. Barth, Church Dogmatics, III, 1, p.41 ; IV, 1 , p.57)。
b.看守管理
然而上帝是否就這樣轄管了人類,給予非常侷促有限的空間去發展?完全不是。創世記前十一章給我們的精意是:
(1)創造主對受造界是有一個目的及心意的。
(2)因此受造界並不是給創造主掉棄了。就是在人墮落後,創造主仍然緊緊摟抱著祂所造的,並且安排了救贖。為此,祂需要受造者忠誠的合作。
(3)創造者給予受造者的,不是一個暴君任意的擺布,而是一個戀者的心腸,用慈繩愛索來引導他。
(4)在愛中,人領受自由。人是在這種自由下,去看守管理大地;也是在同一的自由下,他要回應和成就上帝對大地的心願。
不錯,人受命看守管理大地,這正是他受命去創造的要點。怎麼說?
(1)我們知道萬物被造之前,大地是一片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是從混亂中造出萬物。上帝從混亂中造出秩序,從黑暗(死亡)中造出生命。
(2)人的看守管理,就是要讓秩序與生命可以繼續,不要重墮混亂與黑暗。這種「重墮」在人犯罪後是更形具體與可能。人及大地重墮死亡不僅是一種邏輯的可能性,而是具體的威脅。人的看守管理,就是要讓神創造的秩序與生命可以繼續下去。
(3)盡職的看守管理不僅是讓上帝創造的秩序與生命可以維持下去,更重要者是讓上帝稱之為「好」、「甚好」的創造,可以發揮「好」、「甚好」的功能,叫上帝創造的心意與目的能成就。按此意義而言,人不單發揮了維持及保養的功能,更是把神的創造,由現在的「既濟」(already),引領到將來的「未濟」(not yet)。因此,人的看守管理就是一種創造,一種必定在愛與自由下進行及成就的職分,一個加爾文稱之為「萬物的祭司」的職分。
(4)這個祭司要做甚麼?布格曼用的比喻精彩,他說創世記前十一章有一個獨特的文法:它的主詞是「創造者」;及物動詞是「創造」;受詞是「受造界」。那麼,這創造句子的意義是甚麼?就是三一頌(doxology),是受造界對上帝的禮讚(啟十一15-19)。這就是萬物之祭司的功能。他必須學識創世記的神學:一方面防範神話的篡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科學主義的專橫,一生忠心謹慎地做成看守管理的職分。
(5)加爾文認為受造界本身就蘊藏著對上主的禮讚,作為萬物之祭司的人有責任去釋放這首讚歌,讓萬物能向上主呈獻這首讚歌,叫上主創造萬物的心意得到滿足。人要在自由與順服中來完成這個職分,捨此無他途。人類在伊甸園也許未能完全明白這個萬物之祭司的職分;到了啟示錄,人不僅明白了,也快樂地遵行(啟二11,十一16-18),它亦成了我們信仰的要件。為此,海德爾堡問答第一條是這樣說:
一問:你或生或死唯一的安慰在哪裏?
回答:我或生或死,身體靈魂皆非己有,而是屬於信實的救主耶穌基督,祂用寶血完全補償了我的罪債,並且救了我脫離魔鬼一切的權勢;祂保守我,若天父不許,我的頭髮一根也不能掉下;祂又叫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得救。是以祂藉聖靈也使我確知有永生,並且使我從此以後誠心為祂而活。
c.新約如何論創造
新約除了約翰福音及希伯來書的引言外(約一1-3;來一1-3),極少討論創造的問題,它只是全盤接受舊約的創造論。但新約論再創造、新創造,就豐富非凡了,事實上是豐富到本文的篇幅完全無法容納得下的。我們只能按與本文有關的,提綱挈領地舉出數點作簡單界說。
(1)福音帶來的新生,是使「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舊事不再存在著有沒有價值的爭論,只是新的事更有價值,就叫眾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這是保羅論新的做人原則(愛與盼望)的中心(林後五11、15)。
(2)舊世界要被重組重建。彼得說主的日子來到,「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stoicheia de kausoumena luthesetai;彼後三10),它的意思不是說像紙張在火中被銷掉,乃是說世界的構成單位要被重組,使其更新。
(3)天地會像衣服一樣,漸漸舊了。既舊了,主人就要把它換掉,故希伯來書作者說:「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要將天地捲起來,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變了。」(來一11-12)
(4)既是這樣,保羅就勸活在地上的信徒,「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林前七31),這裏不存在著保羅是否避世的問題,只因為新世界的新人與新事對他來說是非常真實的,他只是選取至好而放棄次好的而已。
(5)基於上述的認識,保羅對自己的命運有這樣的描述:「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林前十五42)為此,他呼籲所有人要注意一個大奧祕:「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林前十五51),並且他補充說: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基本上,新約兼承下來的創造神學,正是改教家發揚光大的,力勸信徒要作萬物的祭司,好讓受造界能向創造主呈獻禮讚的神學。保羅勸人「多作主工」,要從這個廣角鏡來看,才不致重墮只認為教會傳福音才有價值,其餘一切皆不足道此等「貧民窟心態」(ghetto mentality)的言論。
舊的世界要過去,新的世界要來臨,這種過去與未來是怎樣發生的呢?新約並沒有違背舊約創造論的主旨,它仍肯定:宇宙沒有自具的價值,它能存在,不重墮混亂與無有,全因上帝「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一3)。同樣地,人生的意義與目標也不是自具的,像整個受造界,他的意義與目標在乎他的創造主,人有責任去符合和成就上帝為大地及為他一生所存的心意與目標。他以這種心態活在地上,就是與上帝同工,一同創造歷史。
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簡言之,它是
不被規範  突破籠牢
勇闖禁區  掌握命運
這是只限基督徒才有的人生觀嗎?我們不如說,這是古往今來人類共有的理想。
下一大段我要告訴你二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一個是希臘神話故事,它代表著人類共有的理想;一個是新約最後一個使徒的故事,它告訴你這理想是可實現的。

創意無限: Welcome

C. 突破籠牢,掌握命運
聖經告訴我們,宇宙眾生未被造成之前,只是一片空虛混亂,淵面黑暗。用人的言語來說,創世之前,上帝面對的就是這種「空虛混亂,一片黑暗」;上帝的創造就是祂突破自己的籠牢,創造出新局面。
人未運用他的創造力,凡事只問傳統,只知承繼抄襲,他的世界有太多禁區,太多規範與顧慮,這樣的世界豈不也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奇妙的是,甚麼時候他能振臂一呼,重奪自由,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他也會經歷大地被造的歷程:先是內心世界有了光;然後有空氣可以呼吸;跟著旱地與水分開,大地有了自己的輪廓;再繼續下去,就是各種生命的冒現,不再荒蕪,最後甚至有新人類的出現。當然,要避免犯上亞當的罪孽,我們要徹守一絕對的原則:就是要死,也必須尊主為大,永不僭奪主的榮耀與權柄。
且讓我先跟你分享一個希臘的創造神話,它充分說明了勇闖禁區,重掌命運的精彩。它是人類共有的理想,故用神話來表達。
1. 尋找金羊毛
「尋找金羊毛」是古希臘一首長詩的名字,詩的作者是羅德島詩人阿波羅尼斯,這詩在主前三世紀流行於希臘世界。作者筆下的男女主角,勇氣過人,可惜際遇坎坷,充分表達出希臘悲劇的特質。
原詩及故事對我們來說是過長了,我只節錄與本題有關的情節作說明。節錄的其實加入了品達的作品。裏面的傑生和皮里亞斯才是主角,這是最流行的版本。我們只述說到奪取金羊毛的經過,後面男主角背棄對他有恩的妻子,至終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收場,我們就從略了。希臘悲劇似乎一直不能忘記人性的悲慘衝突:人儘管有無盡的毅力與勇氣為人生排除萬難,達至成功,卻常因人性的陰暗面,或純是命運的播弄,至終悲慘收場。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的問題了。
歐洲第一個遠航的英雄,就是尋找金羊毛的人。昔日要旅行,都是走水路的,沒有公路可走。走水路的人,晚上要靠岸,不能航行;水手停泊的地方,又有妖魔鬼怪,或強盜小偷的出沒。因此能遠航的,都是受人尊重的英雄人物。乘坐「阿哥號」去尋找金羊毛的故事就更能說明此點,因為他們之中有些還是眾神之子。
金羊毛的故事始於一個希臘國王阿撒馬斯,他貪新厭舊,休妻另娶英諾公主。前妻很為兩個兒女擔心,特別是男孩福里瑟斯。她怕後母會害死他,好讓自己兒子繼承王位。她猜對了,英諾決心要害死小男孩,就想出毒計,把男人播種用的種子全部用火烤熟,結果沒有收成,全國陷入饑荒之中。
國王派人到神殿求教解決天災之道,英諾先行賄賂掌神諭的人,叫他假傳神諭,說除非把年輕的王子福里瑟斯和他妹妹希拉獻為祭,天神不會息怒,大地也長不出五穀。
人民餓得狂了,國王終於屈服,要獻子為祭。就在要下刀殺害兄妹二人之際,一隻混身長滿金毛的公羊飛來,凌空抓起兄妹二人離去。可惜當他們飛越歐亞之間的海峽,女孩希拉失足掉進大海中,淹死了。此後那海就以她的名字命名,叫希拉海(即今達達尼爾海峽)。男孩則安全著陸,來到「不友善海」(即黑海)的岸上,是科爾奇斯國的屬土。
科爾奇斯人生性兇狠,卻對福里瑟斯非常友善,國王伊帖斯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他。說也奇怪,福里瑟斯為感激國王厚恩,竟把救他的金公羊殺了。把極珍貴的金羊毛送給伊帖斯國王。
話分兩頭。福里瑟斯有一位親戚叫傑生,是一國王的兒子,本當繼承王位,但王位卻被國王的姪兒皮里亞斯奪去。傑生從小被祕密送往一個安全地點,長大後要向堂兄討回王位。
篡位者皮里亞斯得到一個神諭,說他將死在親人手上,故要提防一個只穿一隻涼鞋的陌生人。果然,不久這樣一個人進城了。他相貌軒昂,衣服光鮮,肩上披著一塊豹皮,腳上果然只穿一隻涼鞋,惹目非常。城中人對他又羡慕又好奇,不斷打探他。皮里亞斯聽到消息,趕忙迎見這位只穿一隻涼鞋的陌生人。
他謙和地問:「陌生人,你的故鄉在哪裏?求你別說謊,坦白告訴我。」
傑生(即那位陌生人)柔和地回答:「我回來重建我的家園國土,宙斯把國土賜給我父親,你卻把它奪去了。我是你的堂弟,名叫傑生。你和我必須憑正義法則行事,不可動刀動槍、互相廝殺。你奪取的牛羊、田地、財產,不妨留著。權杖和寶座卻要歸還,我們不可為這些東西起爭執。」
皮里亞斯亦為傑生的柔和傾倒,但他也實在捨不得王位,就心生一毒計,要設計一不可能的旅程給傑生,讓他死在任務中,不能活著回來。
他便假裝和顏悅色地對傑生說:「你的主意很好,但有一件事不能不辦。已故的福里瑟斯吩咐我們,必須把金羊毛帶回來,好讓他的靈魂安息回故鄉。神諭已宣言,我年老力衰,你年輕力壯。你若成功把金羊毛尋回,我指著宙斯起誓,必把權杖和國土歸還給你。」
取金羊毛?這是完全沒成功可能的任務,其困難處不亞於你今天要人下到地球的心臟,取一杓岩漿!但傑生一生的目標就是要重振父王的國家,況且他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任務雖然近乎不可能,但不嘗試做,怎麼知道真是不可能?他當下就答應皮里亞斯。
跟著,傑生在城中到處招募年青壯士與他同往,並且宣稱這趟是一次真正的探險旅程。希臘年青人受傑生肯定的感召,欣然接受挑戰。傑生挑選了最頂尖的人才,包括大力士赫丘力,大音樂家奧菲斯,卡斯特、波樂克斯兄弟,亞吉力士之父皮流士等。天后赫拉幫助傑生,她在每個人心中燃起一股熱望,使他們輕看母親身旁的安全,誓要突破籠牢,勇掌命運。
起碇前,他們每一個人都要服一顆勇士丹,表明這趟旅程是只許成功,不可失敗,是完全沒有回頭路,只有不斷的往前。服過勇士丹,他們就乘「阿哥號」出海。傑生手握金杯,把酒傾倒在海裏祭神,求宙斯助他們一路順風。
一路順風?連串的苦難正要登場啦。原來有些勇士因為服了勇士丹,當下喪命。一場混亂應付過後,船已去了第一個站,叫做蘭姆諾斯島。島上只有女人,原來她們是極惡的婆娘,她們起來,殺光島上的男人。可能過了好一段日子都沒見過男人,她們遇上阿哥號的勇士,倒是十分歡喜,就送了不少食物、美酒和衣裳給他們。
阿哥號開航不久,大力士赫丘力不見了。原來他忠心的隨從有一天到溪邊打水,水中仙女見他臉泛紅暈,想要吻他,就伸手摟住他的脖子,拉到溪泉深處,從此就失去他的影。赫丘力素來愛這弟子,便回處尋找他,結果他走入一座離海很遠的森林,完全忘記金羊毛和阿哥號的事。最後,船員見久候不見,也就不再等他,啟航了。
啟航不久,他們遇上了「宙斯獵犬」的怪物,那是一隻鳥身人面又會飛的巨獸。牠尖嘴利爪,飛過的地方留下惡臭,人獸都受不了。原來「阿哥號」夜晚停航之處住了一個苦老頭。有一次阿波羅把一種預言能力賜給他,叫他凡事能預知未來,分毫不差。怎知這事叫宙斯極不高興,原來宙斯喜歡做事神祕兮兮,不喜歡有人洩露天機。為了此事,他差遣怪獸對付老頭,每當老頭進食,怪獸就衝下把食物弄污,叫老頭無法進食。不久,老頭瘦弱得如游魂,無力直行,只能用枯乾的腳爬行。
老頭向勇士求助,並且答允會以他預知的能力回報。老頭知道船上只有兩個人可以幫助他,就是北風波瑞士的兒子。二人因著同情他,就毅然應允了。
就在老頭要進食的時候,北風的兩個兒子就站在旁邊拔劍,怪獸如常又來,從天上府衝而下,要奪去老頭的食物;一人立刻迎上,追趕怪物,要用劍殺牠。此時眾神派彩虹使者下來調停,並且發誓,以後怪獸再不會打擾老頭,二人才欣然停手,回去報好信息給老頭。
老頭與二人飲宴通宵慶祝。翌日,老頭亦教勇士們如何面對困難。尤其是不斷滾動撞擊的「牴觸石」,沒有人能活著通過牴觸石的。
老頭建議:可以先放行一隻鴿子,看牠怎樣過,他們就怎樣行;鴿子若被輾斃,他們就不再找金羊毛了。
第二天早上,他們放出白鴿,也仔細觀察,發現巨石群中其實是有路可走的。只見鴿子左右迴避,結果飛出巨石群,只是尾羽尖端被石頭夾住,掉了一些毛而已。眾勇士趕忙跟著,用力划船,船也就通過牴觸石,只不過船尾尖端的裝飾被夾斷而已。
奇妙的事就在此刻出現了。當勇士的船一通過牴觸石群,石頭就堆疊不動,不再危害船隻。
離開牴觸石群,他們的苦難未完;人人都知道面前擺著的是自己測不透的兇險,只覺得他們除了勇氣外,一點希望都沒有。這時眾天神正在開會討論他們的事,天后赫拉為他們遇的危險憂心如焚,於是求助於愛神。愛神建議由她的兒子邱比特出馬,使金羊毛國王的女兒梅蒂亞愛上傑生,因為梅蒂亞施行法術,可以使「阿哥號」的勇士戰勝困難,事就這樣成就了。
天后幫助阿哥號勇士順利進宮,邱比特見梅蒂亞走出來偷看勇士,就連忙拔弓,將一根箭射入她心坎中。梅蒂亞只覺心口一熱,感覺一陣甜蜜的痛苦,面泛紅霞,她又奇怪又月面腆地溜回寢宮。
等眾英雄洗過澡、用過飯,國王接見他們,問他們從何而來。傑生回答,他們全是神明的兒子,來到金毛王國,只想取得金羊毛,並願意為此付出任何代價。國王像任何古代君王,並不喜歡陌生人。心忖:若非他們在他家中用過膳,他一定會殺光他們。現在不能了,只好另想毒計。於是對傑生說:「我對勇士沒惡意,但要得稀世奇珍金羊毛,你們一定要向我證明你們是真正的勇士。」傑生願意接受這個挑戰。
國王說:「我國有兩類怪獸:一類是兩頭會吐火的銅足公牛,你要給牠們套上軛,我好用來耕田;另一類是惡龍,我要你把牠的牙齒剝下,撒在田裏當穀種,牙齒會變成一列武士,你們得把武士殺光。這兩件事我都做過,你們能力不如我,就不配得金羊毛。」
傑生回答說:「任務像不是人能做的,但我願接受挑戰,就是喪命也甘心。」
梅蒂亞由始至終都看在心裏,一方面為傑生的勇氣與美貌心折,另一方面又為父王惡毒的心思難過。
傑生回到船,與眾勇士商討對策。勇士愛傑生,皆自動請纓。但傑生知道單憑勇氣不足成事,他不欲有人因而喪命。此時有一個傑生救過的王孫來找他們,向他們建議說:「公主梅蒂亞法力高強,能阻星攔月,只要她肯,勇士們就能征服火牛和龍齒武士。」
梅蒂亞這時正獨坐宮中,為兩難而發愁,甚至不想面對;愛情與孝心既不能兩全,她想死了算數。但偶一抬頭,她看到窗外陽光特別美麗,心中一軟,想起死了也不能幫助愛郎,就打消死意,決定全力助傑生了。
她有一種魔膏,抹在誰身上,誰就可以有一天的安全,誰都不能傷害他分毫。她拿著藥膏走出王宮,正遇上傑生曾救過的那位王孫。她叫王孫請傑生火速來與她相見。傑生聽了口信,便飛也似的去見梅蒂亞。傑生起行前,天后再助傑生一把,使他的美貌更非凡,因此當梅蒂亞看見傑生時,她的心幾乎要跳出來。傑生也是從未見過如此貌美的女人。二人均覺自己不知怎麼,眼前但覺一片迷霧,混身都是軟綿綿;二人都恨不得溶入對方來滿足濃濃的愛意。
最後,還是梅蒂亞記得此行之目的,便把懷中的魔膏拿出來,教傑生使用。她說:「若把魔膏擦在武器上,武器也會變得天下無敵。萬一衝上來的龍齒武士太多,一時應付不了,只要扔一塊石頭在他們中間,他們就會大亂陣腳,自相殘殺,全部戰死。」跟著,公主依依不捨地話別:「現在我要回宮」,等你平安回來。請你凱旋之日不要忘記梅蒂亞,我會永遠等你回來。」
傑生亦說:「我必回來接妳。妳若來到希臘,必因妳曾幫助我們而飽得榮耀。我們的情愛至死不變。」
傑生完全按梅蒂亞的方法,先收服噴火的公牛,給牠們套上軛耕田。然後打倒惡龍,剝下龍齒,撒在田裏,跟著長出很多武士來。傑生扔一塊石頭在他們中間,他們就彼此廝殺,弄到滿田都是武士血。傑生就此贏了比賽。
國王得到消息後,心中很不高興,發誓要再對付他們,不給他們金羊毛。但梅蒂亞決定要離開父王,跟傑生私奔了。那天晚上,她就離開王宮,跑到船上求傑生帶她走。
傑生很高興,不察覺梅蒂亞說話時的痛苦。梅蒂亞跟著說:「你們必須盡快取得金羊毛,然後火速離開,免得被殺。金羊毛有一條巨蛇保護著,但我會誘牠睡覺,使勇士不被傷害。」
勇士就這樣跟公主去到一個森林,叫做「聖林」,因為裏面正掛滿了金羊毛。在聖林的入口有一條巨蛇守護著,不容人進入。梅蒂亞向蛇唱妖歌,蛇就睡著了。傑生連忙進入聖林,取得金羊毛,立刻與公主和勇士回到船上。
此時國王知道梅蒂亞所做的事,就派他的兒子即梅蒂亞兄弟去追捕傑生,他帶領的軍隊極多,傑生看來不可能逃脫。梅蒂亞作了一件可怕的事,她為幫助愛郎而欺騙自己的兄弟,使傑生有機會殺了他。元帥一死,眾軍潰散,給勇士殺個片甲不留。阿哥號終於可以逃離金毛國,安全返抵希臘。傑生終於得回他的國土與王位。
原本的故事還有得國前許多的詭詐與廝殺,但就金羊毛這故事來說,就可以用阿哥號返回希臘作結束。
這故事告訴我們甚麼道理?
第一,不要接受傳統或別人所說,這個困難太大了,你應付不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命運。接受判命是我們這一代人最不幸、最懦弱的行為。記著,困難是要來勝過的,不是要來屈服的。
第二,你願意使用創意,另外加上拒絕判命的勇氣,慢慢就能感動別人願意走來幫助你。你一早拋巾投降,你就像別人一樣,沒有人覺得需要幫助你。
第三,為整個目標定出計劃,但別設想全部的困難,徒然叫自己洩氣。困難一步一步應付,它就不是全能的,而是可以勝過的。
第四,你全然投入,就會召來天與人的幫助,這些都不是開始的時候能設想得到的。但你不開始為目標定下計劃,並且全力以赴,別人(及天)就不知如何幫助你。
因此,切勿那樣早就拋巾投降呀!
2. 另闢新徑
我不敢說自己博覽群書,但真可說凡經我眼前的,總不放過披閱一番。我敢說,在我看過論到人怎樣可以成功,或該如何活在下一世紀,真的沒有一作者會漏掉「創意」這一項,不管是關乎下一代教育新方向,或只在下一世紀創一番事業的人。你差不多可以下結論,下一代做人或創業,沒有創意的近乎是失敗的同義詞。
史窩(Charles M. Schwab)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給後人留下「企業成功十律」,雖然距今已有好一段時間,但仍然閃爍著真實與睿智的光芒。因為原文相當精簡,重讀一遍花不了多少時間。該十律如下:
(1)苦幹辛勤地工作是最好的投資。
(2)勤學學識使人做起事來更聰明,更有效。
(3)創新如果墨守成規,往往走向死路。
(4)樂業先要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精通而勝任愉快。
(5)確實隨隨便便採用一種方法,結果總不可靠。
(6)克難先要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難而制勝。
(7)人格人之須要有人格,就像花之需要有香味。
(8)合群要考驗一個企業的偉大,要看它是否使員工都有一展抱負的機會。
(9)民主對部屬一定要覺得無所虧待,你才配稱是成功的領袖。
(10)求精一個人必須盡心力而為之,如不能做到這一步,必將前功盡棄。
「創新」被放在第三位,並且斷言,沒創新等於自尋死路。他言重了嗎?請反問:沒創新,只知蕭規曹隨,那麼一切成功機會為甚麼不是歸於蕭先生,而會輪到曹先生?
有一句話我說了幾十年(見於《讀書這玩意兒》),現在放在下一世紀就更見適合:「我們真是生得太晚,由亞當到現在已經過了那麼幾千幾萬年,所有容易成功的事,早給前人做光了。現在留下來有價值又值得做的,全是又艱難又費時的,別心存僥倖。」
讓我們現在就肯定了,沒有人能因仿效與承襲可以成功的,要成功就一定要培育自己的創意,並且定下計劃,然後按部就班,不成不休。
每一種成功,都可以說是一種個人的創造,是上帝邀請我們與祂一起去做。也許跟許多傳統的屬靈教導不大一樣。屬靈長者會告訴你,成功就是要聽話,要守規矩。我對恣意破壞規矩的人沒好感,但看見不敢自己出主意,凡事只會怯懦地等母親指示,然後才戰戰兢兢地開步走的人,我有以下感受:他若是二十歲以上的青年,我會覺得憤怒(對他及他的父母);他若是二十歲以下,我會覺得心痛。這一代的師長父母啊,趕緊教導孩子敢於為自己拿定主義,並且朝著目標來奮鬥,我們必須及早給他們空間去作這種練習。你以為監牢裏面的人最痛恨的是甚麼呢?不就是凡事都被規定,完全沒有自己決定自己事的空間嗎?他們犯了事,也許該受制裁;你所愛的孩子又何辜,要剝奪他們做決定及發展創意的空間?
請別忘記,不要老拿那套「我們都是這樣作的」來制服你的孩子,世上每一種工作及做人的方法,都有可以改進的餘地,祖先或你自己做下來的規矩,完全不是無誤的、完美的,不,差太遠呢!「可改進」幾乎可以說是人類剩下少有的希望之一了,你千萬不要剝奪子女可改進的機會。
只要你能自少培養孩子的創意,使他成為一個不落俗套的人,我告訴你,不僅他是一個人人歡迎的人,他的工作能力更是每一個老板渴求的。你為孩子留下的,就遠比豐厚的家財更寶貴了(想像一下嘛,你留下千萬身家給他,他卻是毫無創意的呆頭鵝。他就算是要作個敗家子,也只是個悶死人的敗家子,是不是連做敗家子都失敗過人呢!)
至於怎樣才可以訓練兒女成為一個有創意的人,我留到下一大段再說了。

創意無限: Welcome

3. 身被困.心飛揚
記得最後一位使徒嗎?他就是晚年被放逐到拔摩海島的約翰了。約翰那種「身被困.心飛揚」的傑出榜樣,自我開始做基督徒的初中二那年,就叫我驚訝不已,直到近四十年後的今天都沒有減少過。
首先,你不要有一個錯覺,以為被困拔摩島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吧,整天面對碧海藍天,又沒事做,倦了就睡,餓了就吃,不是頂寫意嗎?錯了,約翰不是去地中海會(Med. Club)度假啦,他是被羅馬政府充軍。拔摩海島也不是迷人的小島,它原是一個礦場,約翰時代已採盡了礦,是一個被荒置的礦場;加上島的面積極小,基本上它是一個露出海面的山峰,由山峰到海邊,只有一條窄窄的環帶。亦即是說,約翰能活的平地非常有限,不像電影見到的小島,由海邊往內陸走,又有樹林,又有草地,然後才到偌大的花園洋房。不,約翰被充軍到的拔摩海島,只有傍海一帶狹帶,之後就是給採完礦的廢棄礦場,基本上是沒有後退之地的。
約翰面對的環境已經夠糟,他的心境也好不到甚麼地方去,因為他日夕掛念那些受著羅馬政府迫害的教會。所以,在他寫信給七教會時,自稱作「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一同有分」(啟一9)。用潘霍華一句名言來描述約翰與教會的關係就最適當不過了:約翰與教會的關係乃是「在苦難中相繫的」(fellowship in suffering)。
但苦難從來沒有困住約翰;相反地,我們可以說苦難把約翰的創意完全釋放出來了。試就下面幾點分述:
(1)出身。這位被稱為「耶穌所愛的門徒」生於加利利的伯賽大,他父母都是敬虔的人。他母親跟隨耶穌,直到十架下,且有分用香膏膏耶穌。他爸爸是個漁夫,且是相當有錢,足可以請用人。約翰本身也是個漁夫,但主一呼召他,他就棄網跟從主。
(2)跟隨。「約翰」的原意是「耶和華所愛」,約翰的本性叫他贏得「愛的使徒」的美譽。但他不是那種軟弱迷糊到一塌糊塗的泛愛者。他被稱為「雷子」(「半尼其」之意,可三17),就是因為他要見證主的熱心是非比尋常的,雖然主責備他狹隘的熱心。他是耶穌至愛的三個門徒之一,耶穌去甚麼地方都帶著他。
(3)性格:聖經對他本人的著墨不多,他在自己的書信(約翰福音;約翰一、二、三書;和啟示錄),亦故意自我隱藏。但從僅有的記載,我們發現使徒約翰的形象,都是十分鮮明的:他具天然的精力(可三17),不能容忍慢吞吞(可九38);有野心(可十35-37);強烈求知慾(約十三23);有同情心(約十九26)和濃濃的愛(約壹四7-21)。
(4)是這種強烈又充滿愛的性格,叫他寫成的啟示錄處處顯示不凡。
首先,約翰身處的是既孤獨又荒涼的小島,一個被棄置的礦場,但他內心那種希望與熱切充滿啟示錄每一章節。
第二,迫害他及教會的,是當時可以隻手遮天的羅馬帝國,但他看見的,卻是世上的國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啟十一15)。何等的信心!
第三,當時普世的人都知道羅馬帝國非要剷除基督教不可,當整個羅馬軍政機器都出動來要追殺基督徒,他們還有存活的希望嗎?但約翰卻寫信傳閱各教會,指出更大的審判者已然就座,祂要對普天下發出審判,七碗、七號、七印要分別登場,這樣的災難才需懼怕,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需驚懼。
第四,羅馬政權實在不容忽視,她是一股真實的殺戳力量,怎樣的描寫才不會為教會招來新一輪的迫害?約翰首創一系列的意象來描寫羅馬帝國,稱她為大淫婦、是獸等等,這系列意象是當時基督徒能明白的,卻叫後來世世代代經學者絞盡腦汁都不能明盡其意的;而這一切寫作都是在一個孤獨又荒涼的小島上完成的,還有更妙絕的例子,可以說明創意的無限嗎?叫約翰能身被困、心飛揚的,豈不正是他的信心和表達信心的創意嗎?

創意無限: Welcome

D. 把創意培養成習慣的七招
一般人對創意有兩大誤解:第一,創意跟人生成敗沒多大關係,人只需要運氣。有創意當然好,可能他談話有趣點,跟他做朋友不會沉悶,多些新點子。此外呢?頂多就是作文分數高吧,我又不是預備以寫作為生,有沒有創意不是頂重要吧。第二,創意就像IQ, EQ, SQ, XQ,都是天生的嘛,生來沒有創意,你有甚麼辦法?
看過上面,我相信你已明白,創意是下一世紀做人成敗的關鍵之一,而創意跟人能否突破籠牢,掌握命運,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再者,看過下面,我也希望你徹底放棄近乎宿命論的創意觀。不錯,創意不屬天意,是人可以加以訓練而擁有的,我看創意是一種習慣,只要你能掌握下述的創意七招。
1. 解剖創意要抗拒垃圾信息
創意絕不神祕玄妙,它有一個簡單的公程式:
創意:舊思想+新組合
自覺無創意,或認為創意是高不可攀者,多是昧於兩點:
(1)認為自己腦袋內連舊思想都沒有;
(2)不明白新組合是怎樣組合法。
活在一個信息工業發達的城市如香港者,這種人多的是,而且不能把罪因歸究他們。我們倒要把罪因盡早找出來,然後逃離災場,大概可早日置身創意無限的行列中。
罪因在哪裏?就在信息工業,它雖是異常發達,但質素又是想像不到的低劣。你若一天到晚都只在看這些垃圾信息,你的頭腦除了堆滿垃圾信息外,還有甚麼別的可能?我說信息工業發達如香港者,流行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你以為我又是出口傷人嗎?給你一個簡單又能自省的功課:找一份城中銷路最廣的報紙,試做一次內容調查與統計,看看它的外電、本地新聞佔了多少篇幅;試分析外電的內容是不是長時間地都是人有我有,對國際大勢的分析又是不是人云亦云。然後分析其財經新聞,是不是長期地事後孔明,全沒有前瞻的能力。跟著看它的本地新聞,看它怎樣給社會動態作解畫,是不是來來去去都是那小撮的心理學家作人人都能預估得到(等於說了白說)的分析和建議。然後呢,看它的副刊、娛樂版(在地鐵、火車上最多人展讀的一部分),也不用說香港獨樹一幟的「召妓指南」了。我想請問一聲,你一天到晚都只看這種垃圾信息,還能有甚麼創意呢?
又拿一本最流行的雜誌來看吧,同一集團出的一本雜誌,九九年情人節前夕給人告狀了,因為那一期內容是圖文並茂地教你怎樣脫去女孩子的衣服,還列出城中的時鐘酒店的收費表。同一期被投訴為不雅的文章竟有三篇(第三篇是介紹淫具!)。最奇妙是該雜誌的編輯回應指控時說:「唔會(不會)明知有壞影響都去做」。可以想象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看了,會多麼躍躍欲試嗎?試了之後會給人告到官裏,犯了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的罪嗎?未成年少男因讀了你的文章而要身陷囹圄,算不算「壞影響」呢?假如連這個因果關係都不能把握,老闆為甚麼要請他做總編輯呢?目的豈不是只有一個?他看準了垃圾信息可以賣錢,他能製造垃圾信息,而又自己不嫌其臭,所以老闆請他做「垃圾信息總監製」,你可有別的解釋?
一天到晚不是看城中名丑的奇言怪行,就是讀著怎樣騙人上床,你到底將來是想做甚麼職業呢?讓我坦白跟你說,你不戒絕閱讀低質素的讀物,就別慨嘆自己腦袋沒有創意。低質素讀物與薯仔頭、呆鵝腦是絕對相輔相成的,故創意第一步是抗拒垃圾信息。
2. 舊思想能有新組合的契機
原料是優質讀物加一點醞釀時間。
何謂優質讀物?它們必然是文以載道的無趣味東西嗎?讓我們正視一現實:文章不會因為是載道而善,我相信我們實在看過太多八股文章,它載甚麼道都是屬於垃圾信息。反過來說,我們不會因為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是討論性或類似問題,而稱它們為垃圾文章。讓我舉一實例以說明。九九年我讀過最精彩的書是下面兩本:Camille Paglia, Sex, Art and American Culture, 1992; Vamps and Tramps, 1994。後者討論改變她(作者)的幾個同性戀朋友,是我讀過同類文章中最精彩動人的。前者是講甚麼呢?麥當娜、搖滾樂、同性戀、性樂趣、強姦與現代性戰爭等等。哪一篇是文以載道呢?但它又怎樣精彩?只要把書打開來讀,不管是在飛機上、地鐵中,或在菜場門外等太太,我都有欲罷不能之感。因為這個被稱為「九十年代學術世界的海報女郎」,她的見解與睿智是空前的,不僅不會拾人牙慧(香港流行文化的唯一特徵),同是一個不知給人說了多少遍的問題(參上述),每一次都會給她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解釋;不讀過她的文章,我們不知甚麼叫做「創意無限」的思想。
在一個信息工業發達的城市,我們真要小心揀選自己的讀物。我把兩個可以改善自己讀物的途徑說給你聽。
一個人的閱讀(電腦上的不計,其實互聯網上更多垃圾信息!),主要來源有二:書店購買;圖書館借閱。二者在香港來說都很不理想,大有改善的餘地。
每次出門公幹,我都會走訪當地出名的書店。有一次在美國西岸主持講座,公餘去BORDER書局買書,那真是又愉快又惱怒的經驗。愉快者是書種之多叫人目不暇給;惱怒者是不得不問,香港書室主人到底是怎樣揀書的?為甚麼這麼多好書都不見於香港書室的書架?他們的選擇就是我們的被剝奪,這個算不算是侵犯人權?
圖書館呢?那真是叫人失望。有一次我在一間大的公共圖書館找一本書,找不著,我找該館長出來,問他:為甚麼這樣一本普通又是大熱門的好書,香港圖書館不藏?為甚麼書架上竟充塞著流行小說?一間圖書館藏書的水平,不是應比該地區的教育水平略高一點,好能產生帶領與教育的意義嗎?為何公共圖書館竟淪落到「娛賓」的低下境地?他邀請我加入甚麼選書委員會,我沒好氣地走了。
在一個信息工業發達的社會,我們都經歷著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讀得多了,卻是知得更少。你問任何一個時下青年,看他住所是不是堆滿各種報紙與週刊,但你問些最基本的問題吧,他典型的回答就是:「不知道」。怎可能知道呢?當你讀的都是垃圾信息。
怎樣找到和讀到優質讀物?尋找途徑如下:(1)注意書訊,可見於報紙、期刊。(2)多逛圖書館,不滿意他們的選擇,一定要讓他們知道;遇到優良的介紹,不忘記下。(3)逛書局,與書局負責人談話,向他請教。(4)與朋友交換書訊。九九年叫我興奮莫名的那兩本書,都是一個比我年紀細小足有三十多年的女孩子介紹給我看的;我並且囑咐她,他日去到劍橋讀博士時,也不要忘記把精彩的書介紹給我看。優質書本是難求的,因此要竭盡所能地去追求。
新思想怎樣組合?就是靠創意無限的文章作溫床啦,還有甚麼辦法?看過Paglia的文章,今天若有人要我講一下重金屬搖滾樂,我會茫然搖頭地說「我不知道」嗎?
怎樣讀優質讀物?別以為優質讀物都是深奧難明;以寫深奧難明的東西自豪的人,沒有出版社會為他們出版,包括學術期刊在內。真正有料的人另作別論,但就算是他們,也在力求簡易親民,包括英國哲學家的專文,他們的文章比起六十年代的真的容易明白很多了。故此,不要自定限制。
讓優質讀物停留久一點在腦袋中,創意自然地就會長出來,還真是欲禁無從呢!(另參下)
3.校準焦點
具創意的人不是如電影描繪的那類怪人,對甚麼事都怪主意百出。不,具創意的人多是能專注於一個目標的人,不是樣樣有興趣的人,因為創意不是用來娛賓的(電影描繪的多屬這類),而是用來生產的。
以前我在大學教書,亦曾擔任研究生的論文指導工作,通常指導了半年就知道該生能否在規定的時限完成論文。怎樣知道呢?看兩點:(1)看他能否盡早把論文焦點校準,博士論文能在一年內校準算不錯,碩士程度的大概需時半年;(2)看在他校準的範圍內,有關的知識到達哪程度的熟練,可以有信心地運用。絕大多數人在第一階段是目標迷糊的,因此題目定得大;在第二項要求下,則是略知一二,你多問他幾句,他就支吾以對,這樣的學生你知道放出去一定成了考官的點心。
對訓練創意的第三步亦如是。校正自己想發展的是哪個科目、哪個層次、哪個範圍,然後集中火力,專攻一瓣。
有了定向和目標,我們的頭腦自然向那目標伸出天線,另一面又校準頻道,會專收從那個範圍來的資料。情況就有點像今天的少女,非常注意自己面部的化粧,她每一條視覺和聽覺神經都是向那方位延伸,全天候接受那方面來的信息。她不僅知道哪裏有又便宜又好質素的化粧品賣,還一下間便能知道一百幾十個小瓶小罐是為甚麼而用。這份專業有哪一個男人能勝任?男人怎會弄清楚一百幾十個小瓶小罐都是為招呼不到二十平方公分的面孔?這就是專業的意思了。
當你把焦點校準了,景象清晰了,你對那方面而來的信息就會格外敏感,所收的優質資訊亦會日漸提高和加深。當你腦海中同一類資訊積聚得愈多,它們本身就會呈現出某種的新秩序來。新秩序出現之前,你多會感到舊資訊、舊架構有不能滿足你之感。再經持久的質詢與再反問,新結構、新解釋就會出現。
由專收集一類資訊,到你對這類資訊的新解釋,這個過程幾乎是自動的,不需強求。
反過來說,不能有新思維者,大多數是因為裏面未有焦點,或有了焦點卻未能收集足夠材料所造成的了。這解釋了為甚麼有人說:「如果你是一個不知滿足的信息尋求者,一個提問者,一個讀者,一個挑戰者,一個用筆記和神經細胞的樹突來儲存信息的人,那麼你會是一個偉大思想的產生者」(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1997,頁169)。
4.創意是拒絕相信問題只有一個答案
人類能夠進步,就是因為人天賦有一種不滿意現狀是唯一合法答案的本領。穴居初民若認為把獵物(譬如說是野牛吧)拖回山洞,是必然地辛苦得要死的一個行動,就沒有人會發明輪子來代替人力;正如他們若接受食物過了幾天就必然腐壞,誰會想出醃製食物好過冬?冬天餓得面青唇白又誰敢埋怨?不!我們都有一份信心與智慧,相信現況是可以改變的,前人的解釋不是唯一的解釋,只要我們看到另外的解釋,又比較合理,並且朝著比較合理的目標,想辦法來把它實現出來,這就叫做創意了。
既說創意是一種天賦的本領,為甚麼現代人大多數是沒創意的,尤以戰後出生的一代為然?後人大概會稱戰後嬰兒潮一代,除了經濟成就外,就沒別的大成就的一代,到底是甚麼把我們的創意扼殺掉?
我若說是教育,你會不會很吃驚?不錯,是傳統的、建制下的,由教育署一手制定的規則。監察與執行規則的教育署,他們把我們和下一代的創意扼殺掉。教育署知道嗎?他們當然知道,並且大大吃驚,於是推行許多方案去改善,可惜積習難返,至今仍然乏善可陳。
首先,我們怎樣證明教育署是把我們的創意扼殺掉?教育署的方法就是考試制度。學校測試學生的方法,全是建立在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這個原則上,因此由幼稚園到大學醫科考試,全是記那堆又龐大又雜亂的資料,只要求你死記,絕不容許有第二個想法。在現實人生,哪一個問題是只有一個答案的?再說,在電腦普及化了那麼長一段日子,還要記甚麼鬼資料呢?你要勝過電腦的記憶功能嗎?有甚麼好處?奇怪啊,教育署完全不明白這些問題!
我讀小學一個痛苦的回憶是要背「九因歌」,背不成,母親恐嚇說不買算盤給我,不帶算盤上課老師會用間尺打手心,我好懼怕,愈怕愈記不來,急得我想頻頻賴尿(小便失禁),這就是我讀小三的回憶。今天哪個老師會迫小三學生背「九因歌」呢?因為我們有便宜又普及得不能置信的計算機了。
很可惜,今天教育署督導下的教育,仍然要學生背唸又不可能又全無用處的資料。最要命的是迫他們相信:我給你的問題只有一個答案,你背不出,就要去第五級(Band 5)的學校;過了就學年齡,你就去做又辛苦又沒出息的工作,因為你背不出我認為只有獨一無二的答案。我們有多少孩子是給這樣荒謬的制度埋葬了。他們成了社會看不起的邊緣少年,我們可仍要緘默不言嗎?仍不應該憤怒嗎?無怪乎寫《教學:作為一種起破壞作用的活動》的普斯特曼(Neil Postman, Teaching As A Subversive Activity)說,孩子「進入學校時像問號,但離開時像個句號」。理想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進入學校時是個問號,離開時是個感嘆號。」大腦是用來思考,不是用來記憶的,為甚麼教育署不明白?
所謂的亞洲四小龍,教育局全犯了這個罪惡,為人父母的要小心挽救孩子瀕臨絕種的創意。

創意無限: Welcome

5.創意是把新解釋具體化的過程
讓我把一本書由起念到成書的過程說給你聽。它就是一個因對現況不滿,進而給一個新解釋,最後把新解釋演繹成具體改變方案的過程。
我正在寫一本大書,相信會在下一世紀流行起來。書名叫做《做個完全人》,事緣是這樣的。
大多數宗教都有操練靈性的方法,有些稱之為「靈修」(基督教),或「日課」(天主教),或任何其他名字,目的是叫人的靈性成長,以至他這個人更能活得像個人。但按我所知,這等操練極少達致這樣的效果,因為有些人愈操練愈顯得人不似人,鬼不似鬼,而大多數操練者都是半點沒改變。就以基督徒來說,有些做了幾十年基督徒,他的生命全無改變,幾十年做基督徒的資歷叫他成為教會的執事、長老,但在商場上仍然是那個老奸巨滑、無惡不作的人。為甚麼會這樣?我相信他做的靈修有問題,這是現況,卻是一個我不能接受,也不會不言的現況。
為了給現況另一個解釋,另一個秩序,我在寫作中的靈修書作了下列幾件事,認為它們是組成每一天有效靈修的要素。
(1)聖經話語。我是由信主那天起便日日做靈修的,坊間靈修書籍,中英文都看過了。它們有一個共通點,事實上中英文靈修書籍都只有一項,就是每日解釋一段經文,或借一段經文來發揮,說一些屬靈話,好像每天給你作十五分鐘的屬靈按摩,這個人就會全身舒暢,活力過人。至於屬靈按摩後你是否更有力,或有力後又用來作甚麼事,靈修書籍是不管的。
我相信聖經話語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不相信聖經話語的目的是讓我們每天有十五分鐘的屬靈過癮。它一定另有目標,不過聖經話語仍是最重要的,因此《做個完全人》每天仍然是以聖經開始。
(2)生命操練。靈修的目的,就是要提升人生命的層次,叫人學效主耶穌的榜樣。但是哪種榜樣呢?像個老人精,甚麼事都低頭嘆息,搖頭擺腦嗎?抑或怎麼樣呢?我採用了剛修訂出版的《經課集》(Lectionary)作綱領,因為它們是以基督教信仰作依歸,一年一循環,剛好把我們所信的付諸實行。譬如說,由創造論起,我指出一個有責任的管家不是以擁有多少物質來炫耀,下一代人會確認,用世物用得愈少愈受推崇。我會每週列出一些方法,可以節省地球資源者。透過每週操練一種生活為人的方法,我期望用的人生命層次能提升。
(3)認識新世界。21世紀不是20世紀的延續,有好多方面會出現斷層現象。基督徒切勿抗拒新發展,進而發出末日的恐嚇;你這樣做,只會為基督教召來一批又一批低質素的人作教徒,對誰都沒好處。認識新世紀,包括它的通訊、娛樂、工作方式、經濟特性、求學、交通、家庭等等,它們都在改變中,我會分十二個題目來介紹下一世紀的剪影,好能指出怎樣預備自己活在這樣的世界下。
(4)增進關係。一個屬靈人不是一個斷六親的人,剛相反,他是一個「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的人。我會每週提出具體方法,使讀者有效地發展他與伴侶、兒女、父母、兄弟姊妹、同事、鄰居,以至與上帝和自己的關係。這張關係網是需要維修的,我會一併提出來。
(5)社會禮貌。不錯,靈修者連社會禮貌都要從頭學起,因為社會改變太快,好多情況我們不知何謂適當的行為。譬如說,入屋入房入升降機,我們都知道要讓女士先行,但你知上電梯和下電梯又誰該先行?為甚麼?原來正確的禮貌是:上電梯,女先行;下電梯,男先行。原因?萬一有人突然按停電梯,人就會向下墮,假如男壓著女,很有可能會把她壓到骨折;女壓著男呢?男骨頭較硬,不易骨折。
學懂禮貌,不需要扮紳士,卻給你一份自信,任何時候、任何環境都知所行止。這一份肯定與禮貌,就是做人應有的風度。反過來說,像香港人那樣,在商場永遠搶在人面前橫過,或進出門只求自己能過,不管後面要來的人是否需要你把持著門一會,是全世界獨有的景象:香港人是那樣的富有,那樣的世故,卻又是那樣的野蠻和粗鄙!你往哪裏找?
不錯,我相信一個屬靈人是一個有社會風度的人。
但你可知道寫這本書要披閱多少資料嗎?我定了甚麼是應該有的,然後就竭盡所能,再加一點地搜集與閱讀。不問辛不辛苦,只問應不應該。結果?我相信這是一本絕對獨一無二的靈修書。這就是我所謂的把創意具體化的過程。
6.不住地閱讀,不停地發問
小孩子是不斷問問題的,因此有人說,我們若有嬰孩認識世界的速度與能力,博士論文大概兩個月就可以寫出來。但大人一早就習慣不問問題了。因此大人的內心世界比他的體能更早停頓、老化和腐朽。有些還正在發臭!
要有問題問,我們先要有可以發問的角度和材料,閱讀不同性質的讀物,是獲得不同角度和材料最便捷之門。我自己除每月必看的專業期刊和新聞週刊,其他性質的文字看的也真不少,包括青少年的畫冊、女人的雜誌,和古靈精怪的專門雜誌、書籍。這個龐大的資訊消耗量不會叫我覺得倦,因為我裏面的天線根本就這樣張開著的,收到信號不過是一項正常的運作。有時去到外地工作,沒機會接觸大量的資訊,過不久我就感到不舒服,因為大腦停頓了,我就開始向內子抱怨,說這裏nothing happened(啥都沒發生!)。可見閱讀與發問是有直接關係的。
我常聽人說,每天工作已夠辛苦了,哪裏有時間有精力閱讀。我想問,你算算昨天看報紙用了多少時間?看其他雜誌呢?看電視呢?你看,問題不是有沒有時間或精力,你當然是有的。問題只在你看的東西能否幫助你從多角度審察事物。你看全港最暢銷的報刊論性、論搖滾樂,看了那麼多年,啥都沒改變,它只幫助你謀殺了一點時間。假如你看C. Paglia的呢?我向你保證,就是只看一段也會叫你有新感覺、新話題!
我不相信你需要人教導怎樣問問題,只要你裏面有適當的材料,你自然會有角度去反問與反思。因此,請你盡早開始不住地閱讀,不停地發問,創意與創建就是這樣成就的。
7.把問題帶進睡鄉
現在我要跟你分享一個絕妙好方法來使用創意,不幸地,它也是一個常被誤解的方法,那就是把你的問題帶進睡鄉,讓你全無開發的下意識發揮作用。
我先說方法,再解釋誤會。
我白天會為重要的問題閱讀和思想,很長時間的閱讀和思想,讓腦袋充滿的都是關注中的問題。但白天頭腦運用的是意識層的思考過程,因著許多緣故,它解決不了問題,有時反而是製造問題的始作俑者;沒法,我們是這樣生活的。
到臨睡前,我是帶著這樣的問題上床,未睡前腦海中盡想著這個問題。並且入睡前運用意志力對自己說:「現在我要睡覺,我理性的意識層要停止工作,現在我要放鬆,把工作交給下意識層。」在我迷迷糊糊地進入睡鄉前,我半意識到自己真是帶著那問題進入睡鄉的。而且很快,發現自己在睡夢中竟與自己討論起這個問題來,整個討論會非常生動活潑,近乎能己之所不能。(就在兩天前,我在睡夢中用英文把一個很邏輯的哲學難題用四五句話把它解釋得清楚透徹。)
我相信原因是這樣的:白天思考的問題,已把許多資料灌輸入腦袋,可惜意識層因著多項原因,把隱蔽的新可能完全掩蓋起來,都給壓在下意識層。睡覺時意識層放鬆了(或下班了),被壓的下意識層有機會浮上來,腦袋就活起來了。通常我早上刮鬍子時是文思潮湧的,因為那就是我睡覺時自己跟自己討論的片段重播,昨夜睡之前想不通的問題突然出現新的脈絡,想不通的難題有了新秩序。最叫我興奮的是,昨晚讀過別人的書,因著睡夢中與自己討論,突然具有好濃烈的自己的味道,可以用在文章中而不需註明出處。這種情況常出現在我的文章中。
我對未熟悉這個階段的人建議,一有這種發現,立刻起床,記在紙頭上,因為這種領悟的質素既高,又是一縱即逝,再憶無從。因此我常說:「口袋可以沒有銀紙,但不可以沒有白紙,用來記下一縱即逝的靈感和頓悟。」
我幾乎聽到有人反對說:(1)這樣做會不會太辛苦,連做夢都要工作;(2)這樣做,會不會很難入睡?
先答第二條問題。睡覺時想著許多問題,才是不能入睡的原因。此外,死抓著問題不放,也是人失眠的原因。我這裏說的,是命令意識層下班,由下意識來接班。那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法?那是一種有一個思想主題、一個焦點,卻不是死抓不放的(屬意識層的思想法),而是放鬆的、游離式的,卻是由始至終只有一個焦點的「思想法」,它反而很快就會把你帶進夢鄉。
關於第一個問題,當工作不是為交差,而是一些你愛做,又能夠做的,你就感受不到壓力;相反地,你因有所成而覺得充實又快樂,這是我每天的經驗。反過來說,沒工作或不能如此工作(像我因公幹到外地),就會不快樂,因nothing happened!
當你習慣了在睡覺中跟自己討論,醒來又立刻把討論過的問題記下、寫下,你就不需要半夜三更跳下床來記錄思想。我是寫了數不過來的小紙頭後才練就出這種工夫,刮鬍子時重播睡夢片斷。它叫我起床後三小時內的寫作效率神速,有時早上九時同事上班前,我已寫了五千多字。
你看,創意經過訓練,的確是可以變成一種習慣。但你一定要踏出第一步。

創意無限: Welcome

IV. 結論
我常有一個衝動,想向新生代道歉,因為我們把世界及其上的一切搞得太不成樣子了,不僅是資源上的耗損,而是許許多多的人與事,國家與建制,都是又荒唐又胡作非為的。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舊生代的荒唐:軍備。我們用盡了種種詭辯,說明非要有龐大軍費的保衛,子子孫孫不足以安居樂業。結果我們發展了可以重複毀滅地球幾百次的核武器。到二十世紀末,全世界突然醒覺起來,下世紀統領世界的是貿易,不是戰爭;於是一個又一個的和約簽訂,大家要想辦法消滅武器了。怎樣消滅這龐大的,又是足以污染大地幾千萬年的武器?但更重要的是,誰要對這種局面負責任?到底昔日誰決定不惜叫人民餓昏餓死,都要發展這些武器?假如連這樣的現象都不覺荒唐,我們可能不單止是理性上出了嚴重的殘障毛病,連德性上能否正常地運作也有問題。
但你看,舊生代不但留給新生代一個這樣荒謬的世界,還告訴他這樣的世界是合理的。這是最叫我憤怒的。
如上言,我們留給下一代的世界實在太荒謬了。你不重新為自己解釋,或作父母的不能為兒女作新的解畫,下一代怎能活得有希望!創意是不是活在下一代不能或缺的因素?

V. 喻道材料
本篇道材的喻道材料已加插於上文,例如:「尋找金羊毛」(III.C1)、「身被困.心飛揚」(III.C3)、「由起念到成書」(III.D5)。

使用建議
本篇道材的篇幅很長,講者可按需要選擇使用。

創意無限: Welcom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