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釋題
今年夏天我有機會到美國工作三個星期。其中十天是在聖荷西,亦是一般說矽谷之地。我早知道該地因著種種關係,形成現代都市文化一個極奇特之現象,是別處沒有的,很可能亦是叫人膛目結舌的。回港後我立刻開了一個新檔案,叫做「矽谷文化」,是我守望的一個新陣線,盼望能堵住一個新破口。
A. 矽谷怪談
矽谷基本上是現代新經濟的發源地,因此整個城市都是充滿活力,Cisco System在這裡買了一塊非常遼闊的土地作拓展,其他投資者立刻在這塊地的前後左右蓋了酒店、客棧,和商場。因將來在這裡上班的人要住、要吃、要穿,他們全是美國消費能力最高的一族。
怎樣高法?絕對是外人難以想象的。因著外來客湧入矽谷,房屋趕不及蓋,任何要出售的房子,一上網就給人搶去。新買家買的時候還是不問價就講條件:
「你賣給我,我送你一部平治。」一個買家說。
「你賣給我,我送你股票期權。」另一個買家的條件更要命。
因著公司發展快,有才幹的人全是搶手貨,任何與電腦有關的人才都是公司要網羅的。要網羅自然各出奇謀。2000年矽谷就傳出這樣的怪事:某名校第二年的電腦科學生全班給一間公司聘請了;另一公司更奇特,把別公司的員工全用更高薪挖了角,翌日沒有人上班!一些具領導才能的電腦專才常為另一公司用匪夷所思的優厚條件挖了去── 像高出很多的年薪加價值更高的股票期權。
在這樣的社會,常人的價值意識 (sense of value) 和價值標準基本上在這裡是沒意義的,或更直接的說,金錢的意義又是必須重新釐訂,因為,舊的意義過時了。
怎樣過時法?先說房子的價錢。香港的房子貴是全世界出名的,但比起矽谷還差一大段路,一間一房一廳一廁(他們稱作“one-family apartment”)的公寓要540,000美元,約等於港幣4,200,000 元,以2000年計,這個價錢在香港的太古城可以買到一層三房一廳一廁的房子了。
公司出這麼高薪金來聘請一個人,他們當然不是慈善家。他給你一元工資,你要付上一元五角的勞力,這就造成矽谷另一新名詞:電腦寡婦。男人薪金高,工作時間也非常的長。我逗留在矽谷之日,剛是Oracle公司總裁辭職之時,他向記者說,現在是時候要用多一點時間陪妻子兒女,他說他在Oracle的日子,平均一天要用18小時開會或對著電腦。而這樣拚搏的人多的如是。對這等人的妻子來說,丈夫是存而不在的人物,形同守生寡,故曰電腦寡婦。在矽谷時我看到一個華人的招聘廣告,招聘一個人,專職陪他太太去商場、飲茶、或是買珠寶,別的工作全不用幹,年薪是4萬美元(港幣約31萬,月薪2萬6千元),比一個碩士畢業生的年薪還高!
對著這個情況,我是十分擔心的,因為我兒讀的正是資訊科技(IT),有一天他一定會在矽谷落腳,我不可能無所感、無所動。
在這塊人稱作只有「金錢與權力」能說最後一句話的地方,基督信仰是甚麼意思?怎樣做基督徒?事奉是甚麼?奉獻是甚麼?全得重新釐訂不可。
B. 回來開新檔案
但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電腦盲,怎麼辦?我告訴你回港後我做了甚麼事。基本上是兩件:第一是買了部電腦學習用;第二是開了一個新檔案,叫做「矽谷文化」,填上去的資料來自四方面:1. 在中大書室問該處一員工有關新資料的出版情況;2. 叫兒子在美國留意當地報章雜誌的報道;3. 找我的研究助理上網搜集資料;4. 到商務訂購最新出版的有關書籍。這是我在執筆寫此文時已做了的事。你看連一個電腦門外漢的人如我,要堵住破口也有四大方面的事可以做,哪裡會不知怎做的?
C. X Generation 理應警醒,隨時守望
進入新禧年,我們的社會來到一個斷層發展,很多方面都不是舊有世界的延伸,而是全新的發展。信仰在新世界中不重新思考釐訂,它就失去了那真實生命的承載力,哪裡就出現了一個破口,今天豈止是商場有破口,學術界、官場、財經界,豈不都呈現一些新現象,是以前未見過的?信仰在這關口不反省、深化、再重組,又豈不呈現出一個新破口?假如說,今天信仰面對的是一個破口處處的世界,又豈不是真實的描述。
當然,要怎樣面對破口,我們必須返回聖經,再問怎樣去堵住破口。